进入“十四五”,实施乡村振兴,推动新型城镇化、新型工业化、农业现代化、旅游产业化成为全省发展方向,贵州交通建设也有了新的着力点。
水运破局激发新动能
2021年6月22日,随着“航电1号”货船顺利通过三级升船机,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投入试运行,500吨级船舶可从贵阳市开阳县码头一船通达长江,乌江航运由此迈向新阶段,贵州综合交通网络补齐重要一环。
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(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供图)
一直以来,凭借成本低、运量大的优势,水运在大宗商品运输方面占据重要位置。而坐拥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的贵州,长期以来却受限于河道运载能力,无法与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形成有效连接。构皮滩航运工程的运行,使乌江航道向上拓展了130公里,辐射能力也大幅增强。磷石膏、煤炭、铁矿石出省,钢材、大型设备入黔有了更适宜的通道,乌江航道的畅通也将为我省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。
在北连长江的同时,贵州也致力于珠江航线的复通与升级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南北盘江、红水河(贵州段)航运扩建工程通过验收,成为我省第一条国家高等级航道;“十三五”时期,占地面积1.4万平方米的北盘江高家渡码头投入运营,为北盘江水运开发带来更多可能。
罗甸县红水河千岛湖景区,也是贵州南部水上枢纽的重要节点(李庆红摄)
如今,红水河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,龙滩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也在稳步进行。随着长江经济带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,贵州把加快融入大湾区作为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突破口,不断拓宽的南北航道也将成为贵州下一次腾飞的支点。
高速扩容创造新活力
2021年6月28日,都安高速公路正式通车,这是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单体工程,也是贵州首条采用双向八车道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(惠水至长顺段)。县县通之后,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旋律转为扩容与加密。
都安高速云雾特大桥
兰海高速重遵段扩容项目进入收官阶段,沪昆高速安顺至盘州段扩容项目获得批复,高速干线扩容接连展开;贵黄(贵阳-黄平)高速竣工在即,贵金古高速(贵阳-金沙-古蔺)建设全面铺开,新建项目让贵州高速路网密度持续提升。
2021年5月13日,“寻访红色足迹感受时代中国”——澳门新媒体界贵州行主题参访团来到平罗高速(平塘-罗甸)天空之桥服务区。“翻阅资料看到平塘特大桥有110层楼高的时候,它可能比澳门的任何一座建筑都要高。”眺望大桥,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副秘书长施妮娜被山间美景所震撼。
远眺平塘特大桥
四通八达的高速网将一个个区县连接,为黔中城市群协同发展奠定基础,也带动了沿线人员、物资流动,激发着山区的经济活力。如今,负责高速公路运营的交通人已不再满足于既有的运输功能,“特色+综合体”的服务区、坝陵河大桥这样的交旅融合项目不断涌现,支撑着路衍经济不断深入。
枢纽升级释放新红利
2021年4月30日,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开通运营,这个以公铁联运为主的现代多式联运物流港地处贵阳综合保税区,依托川黔铁路都拉营站接轨设置铁路货场,可衔接沪昆、川黔、黔桂等铁路干线,是国家发改委《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》中明确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物流园区中的大型货运场站、重要的物流枢纽。
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区位优势明显
持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已进入到相互衔接、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新阶段,枢纽经济开始被越来越多提及。2019年发布的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提出,打造一批全国性、区域性交通枢纽,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。
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已成为许多省份政府工作的重心。这种以交通枢纽为基础,通过信息平台等载体实现聚流与辐射,优化空间布局、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,以点带面的模式契合了贵州以强省会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。
贵阳轨道交通规划图
高铁枢纽为基,贵安国家级新区和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加持,大数据智慧化赋能,枢纽经济是贵阳的天然优势和必然选择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深入推进、西部海陆新通道加速布局,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逐步完善,未来,实现“交通枢纽”向“枢纽经济”转变的贵阳,将为贵州产业布局优化、黔中城市群聚势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和可能。
路面改善焕发新生机
“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衔接,有序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,县乡公路路面提升项目重点向724个传统村、270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倾斜。”2021年初,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,贵州省交通厅将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。
攀上大山才能看到迷人的高原风光
山川纵横的地形曾阻滞贵州发展,却造就了黔山贵水的处处风景,并使得大量传统村落、民族文化得以保存。截至目前,贵州共有72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,数量位居全国第一。
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,而做好这些村落的保护与开发,有助于我省发展壮大旅游业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实现乡村振兴。三级公路下沉、县乡路改善,正好补足了县县通高速、组组通硬化路之后的乡村交通短板。
曾经藏于深山的美景为人所识,灿烂的多民族文化被更多人看见,高铁、航空、高速公路、县乡路、通组路织就的现代化综合路网,已成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基础性支撑。
册三公路上一段历经60多年风雨的摩崖石刻,记录着贵州交通人战天斗地的决心
1954年,一支1000多人的施工队伍在完成川藏公路建设后转战贵州,在修筑册三公路(贵州册亨县-广西三江县)过程中,于平塘县沙坪垭口写下这段摩崖石刻。这支队伍成为贵州公路建设的生力军和奠基石,也将“扛起大道上青天”的“两路”精神留在黔中大地,传承至今。